“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不仅带来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提升,同时也为金融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这种活力不仅来自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业务带来的创新,也包括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金融管理理念和工作事物上的创新。”
7月15日,由挖财主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和第一财经研究院作为联合支持单位的“陆家嘴2.0: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如期举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在会上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
近年来,很多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乃至老百姓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到底改变了什么?季家友在发言中主要总结了自己的三点看法:
一、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创新。从时间来看,越依赖渠道信息、技术的行业,互联网对其影响越深、带来变化越大,互联网和行业的结合越成功。金融作为高度依赖渠道、信息和技术的行业,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相得益彰,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传统的金融中介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教育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金融则通过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使市场参与者可以获得相关信息,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进行投融资。
二、经营理念:嫌富爱贫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来经营理念的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的一个表现,就是更加注重长尾客户。传统的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和引用28定律,主要关注为其提供了80%利润的20%优质客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应用,降低了成本,可以更关注普通客户的需求,更关注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和中小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新挑战
互联网将要带来的另外一个创新就是监管模式的创新,金融创新必须要求金融监管的创新和发展,金融机构的协作外部性和金融业务的高风险性,均实行了高标准管理,严格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去中心化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实现,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有利于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当前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就是跨界,相互融合,以客户为中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这些特点带来了新的潜在风险,如监管套利的风险,技术和信息安全的风险,对分业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对监管模式做出调整和改变。当然调整和改变的前提,是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实质和范畴。高风险本质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因此对那些以创新为名,触碰监管底线的行为,如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等行为必须严厉打击。